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文集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张晋岗

心理专家张晋岗经典心理分析:小人心理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12-08-21     

心理专家张晋岗经典心理分析:

小人心理

正人君子与小人的评论与争执,自古以来,就没有平息过,这是一个永远存在而永远也无法说清的问题,如果谁认为自己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君子与小人谁是谁非已有定论,那一定已经相当的偏颇了。

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的人来说,张晋岗不打算分析君子与小人的对与错,我只是说说小人们的心理特征,供君子们看待小人时参考,以便不被其骚扰和困扰。

网络上流传这样几点关于小人的评论,随手摘来,略作评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算是我先自我小人一把。

小人大概有如下特点,每一种类型其实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成因。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以造谣生事为乐。

【心理分析】所谓造谣生事,无非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颠倒黑白或者搬弄是非,从中影响(相比较破坏一词,我更倾向于使用影响。)某种人际关系,或者左右事态发展,以此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至于别人利益如何,不是操纵者考虑的内容。单从这类小人行动目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因为从根源上说每个人最终都在为了个人利益生活和工作。但是我们评论一个人是否小人时,会习惯性把关注点锁定在“这个人是不是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兼顾到别人的利益,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是不是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标准——礼义廉耻。”当整个社会在运用一套逻辑或者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时,就会有一个问题,也就是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是不遵从这套道德逻辑和把行为存放于道德约束之外的。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感情制造他们不合,好从中取利。

【心理分析】凭什么我们会认为这样的谋取利益的方式是不妥当的?什么样的关系经不起挑拨?为什么脆弱的关系还不能被破坏,为什么脆弱的关系被破坏之后还要指责破坏者?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虽不一定小,但这种很容易因为受宠而说别人坏话。

【心理分析】为什么有人喜欢被拍马屁?是喜欢被拍的人滋养了这一类型的小人,如果指责,应该去指责那种喜欢被拍的人;小人受宠之后容易说别人坏话,这很容易理解,就是他担心有人把他的宠夺走了,就这么简单。遇到这种类型的人就是要悄悄地行动,不要让他感觉到你有机会被宠,然后你暗中行事,乖乖得到实惠就可以了,因为你要知道现在不是你得宠,等到你得宠的时候,你才可以大摇大摆的做事情。 有人说,我揭穿他,我劝你千万别做这样的傻事。比如我问你,你揭穿他什么?揭穿他说你的坏话,那你会更惨,因为当他被揭穿的时候,你说坏话的行径就会暴露无遗,结果受苦的还是你。

4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行事风格,因此你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心理分析】表面上奉承和遵守约定,暗地里贬低和背信弃义,这是因为有人总是喜欢表面文章,或者有人好面子,然后让一部分不敢说真心话,只好这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表面上我让你看不出我的想法,然后背地里我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去做,这也叫兵不厌诈。

5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心理分析】这当然是一种适者生存最好的演绎。对于寄生虫一类的人,或者对于藤蔓类植物,当然是离开倒下的那一棵树,去寻找仍旧鲜活的树木,因为那里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自然法则如此,为何人要置身法外?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牺牲他们不乎。

【心理分析】牺牲者自然会获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借此攀升者自然会受到不齿和唾弃的评价,人人志向不同,各得其所而已。如果你不去牺牲,又怎么会有人踩着鲜血前进?!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倒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心理分析】落井者多为处事不慎,或者深受陷害等一类遭遇困境的人, 而且这一类型的人多是相对于恶势力而言的一种忠良之辈,要是虎豹豺狼一类,我想也不必被列入落井下石之中来说了。这些落井者一定是被恶势力所控制,而对于没有办法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恶势力,而又要在这个时候生活下去的人来说,保全自己成了最大的需要,在保全的基础上,有的人就想不但保全自己,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好处,以备不时之需,就可能表现出投靠恶势力的倾向,再把攻击的矛头对准“落井者”,心里默想:兄弟,对不住了,随后,闭上眼睛,丢下一块大石头。有的人说,不是的,那些落井下石者非常凶恶,不会这么人道和自责,他们就是看着落难人的更加悲惨他们心里才高兴,那我说,如果这样,就好解释了,这些人的内心里面早年一定承受过更严重的创伤没有很好的平复,不然他们不会喜欢制造这么残忍和血腥的场面。所有外显的行为都被一个内在的影子诱发。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

[ 1 ] [ 2 ] 下一页
上一篇:《钢子老师心理诗文集》之禅荷 一切都“是”
下一篇:心理专家张晋岗“关于孩子教育”经典语录
更多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