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岗
张晋岗:面对孩子威胁,母亲缺乏艺术性理解 |
|||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17-07-18 |
|||
家长(妈妈):儿子一直要考艺术学校,我不愿意,他就一天到晚缠着我;让他好好复习功课不要玩手机,他不愿意,还说不让玩手机就不去考试。如果我再不理他,他生气起来,抓我的手打自己的脸,求助老师该怎么办? 钢子老师:针对这个提问,我分做两个部分来讲解。
一、 唯有通过亲密关系,孩子才能发现父亲的存在
首先我要说说爸爸和孩子的关系。很多爸爸都觉得自己跟孩子的关系不错,不太能理解妈妈们为什么容易和孩子的关系紧张。其实这就是妈妈和爸爸的差别了。爸爸和孩子的距离从身体到内心,都会比 孩子与环境的关系经历这样三个层次。最核心的一层是母婴关系,即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在早期处于共生关系阶段。在妈妈的肚子里,母亲和胎儿是融合状态,孩子出生之后的6个月之内,母亲和孩子在精神上的缠绕还是很紧密的。如果之后的发展,母亲仍旧没有很好的适应孩子的发展和逐渐分离的需要,他们俩的冲突就会开始加剧,就是那种爱恨交织的关系越演愈烈。 在完整的看到母亲之后,孩子会逐渐因为母亲的后退而看到母亲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那个人就是父亲,这时候我们说孩子看到了父母之间的关系,看到了母亲处于另外的关系之中,这是孩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步,孩子才能发现自己的爸爸,从而发展和父亲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是在爸爸和妈妈的互动关系里发现爸爸,并且开始建构父子(女)关系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爸爸始终或者极少妻子互动,这个孩子是找不见爸爸的。这个爸爸就只是一个虚设的存在。所以没有亲密的夫妻关系,这个爸爸是没有办法来到孩子身边的。这个爸爸只是一个物体,只是一个男的物体,孩子没有办法靠住。孩子是通过妈妈这个接力棒,通过爸爸和妈妈互动,看到爸爸,也可以说是妈妈把爸爸引荐给了孩子。 如此一来,孩子和爸爸的关系也就与妈妈的关系大不相同了。这也方便理解,为什么爸爸们跟孩子互动比较会呈现游刃有余的感觉,就像下象棋那样,总是容易走一步看三步。而妈妈往往因为情不自禁的表现出对于孩子的过度关注,而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敌意。就是因为母亲僵化在共生关系中而没有向分离的方向移动。 接下来,再回到刚才这位妈妈提出的话题。我的感觉是,她被孩子威胁住了,妈妈被孩子威胁的情况比较多见。当然有一部分爸爸也会被威胁住了。我见过爸爸被孩子威胁住之后,较多的表现就是跟孩子打架。那个跟孩子打架的爸爸,是不确信孩子通过夫妻关系看到了自己,他非常的不确信,他不确信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这个不确信来自于他对夫妻关系没信心,他不相信孩子能够通过妈妈看到我,他不相信妈妈会跟孩子说,你爸爸很棒,他是个好爸爸好丈夫。最根本的问题时,这个爸爸不太确信他在与妻子的亲密关系中是被认同和有价值的。这时,处于对孩子的责任和做父亲的焦虑,就会让他突然跳到孩子面前,强行与孩子互动,孩子在心里面就会开始抵抗这个爸爸,结果引发父亲的愤怒。
二、 面对孩子威胁,母亲缺乏艺术性的理解
很多妈妈都有被孩子威胁的心理体验。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他其实是被妈妈吞在里面,出生之后,他还必须在一段时间里,在精神上,继续被母亲包含着,就像在你的怀抱里一样,被你紧紧的约束着,借此获得安全的身心养护。在6个月的绝对依赖阶段,虽然孩子已经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仍旧完全的依赖妈妈。度过了绝对依赖阶段,他就会开始向相对依赖阶段发展,这个依赖的减少,代表了孩子在发展。如果母亲没有适应孩子的发展而变得后退,或者因为孩子的发展过程,造成了心理压力,让他对于母亲的怀抱,带有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渴望回去有希望离开,就会对妈妈产生一种又爱又恨的情感体验。这个爱恨交织的表现,会在三岁左右第一次遭遇,所以三岁是第一个叛逆期。 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阶段,第一个叛逆期会无限延长,拖拖拉拉在他的成长中,一直牵牵绊绊,因为孩子的发展方向是:他必须告别这个怀抱,他必须一步三回头,告别这个温暖的故乡,他才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美好的地方。所以妈妈是不是懂得,帮助孩子去告别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告别这个很温暖的怀抱,是孩子的需要,你要帮助孩子去达成。 妈妈们需要明白,离开自己,不是一种抛弃,而是一种携带,从内心里携带者妈妈给自己的关爱勇敢的走向远方,这个渐行渐远是对于母亲的一种积极回馈。 如果母亲没有帮助孩子分离,相反事无巨细什么都要为孩子负责,给孩子的感觉就是,你要把我抓在手里面,从怀抱里转移到手里面,什么都要被你紧紧抓住。这等于还是把孩子吞在肚子里面,包裹起来,让孩子发展的空间,所以他必须推你,最好把你推得摔一个跟头,他觉得好了。终于告别了,太好了。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在咨询中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会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在青春期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的爸爸妈妈死掉了,或者他们在心理这样想:要是没有他们,我现在会是什么样?要是他们现在已经死了,我会怎样生活呢?超过半数的人会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的理解是,孩子发展到进入青春期阶段,他们必须在精神世界里体验到,我可以靠自己活下去。我必须让自己知道,失去父母的帮助我行不行,反复来体验这个东西。所以当你跟孩子说你必须,你只能,这样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命令暗示的时候,这样其实是把孩子逼到了一个轨道上,所谓我给你安排的正确的轨道,你必须听我的,你只能听我的,言外之意,不按我的指引,你是活不好的,你是会有麻烦的,这样的暗示尤其令孩子愤怒和反感。结果就是,孩子必须要另搞一套,以体验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坚决拒绝子宫式的生活。 这是一个积极的需要,生命发展的自然需要。 孩子需要的未来是,必须有多种可能性,他不能离了妈妈就活不了。如果离开我妈妈这一套,就活不了这太可怕了,我必须离开妈妈这一套还能活下去。这就是孩子必须要成功的原因,他必须要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 如果妈妈对孩子的威胁总是成功,他就只有一个念头,去自杀。尽管他不会告诉你,有一部分孩子他不会告诉你,但是他在心理会觉得死了比活着好。如果他又无法在现实层面真的死去,他就会走向抑郁。这就是他心理发展的一个侧面。 前一阵子,北大的徐凯文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叫《空心病》就在讨论这个问题,那篇文章我在厦门电视台《TV透》栏目也讨论过。在大学里,北大校园里,那么多来自全国各的优秀的学生之中,抑郁症的概率,自杀的倾向那么高。可以说,到了大学阶段,他们终于获得了一种力量,就是可以去死。到了大学他们终于获得了一种可以去死的力量。这听上去非常荒谬,但是内心的结构确实如此。因为他们不能靠自己活着,他们找不到自己在哪里,就是没有自我! 当他们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活着的时候,没有人给他们庆祝给他们鼓掌,说,太好了,这小子竟然不听我的了,怎么这么好,这么厉害。我们很多作为父母的是一直希望孩子不要离开我,生怕孩子不需要自己,所以这个妈妈不敢跟孩子分离,这是我说的第一部分,妈妈不敢不情愿跟孩子分离,是父母锁住了孩子的发展。 孩子牺牲了他的发展,你看你的小孩,你不是不妥协吗?他总能搞得你妥协,他拿着你的手打他,这听起来是很辛苦,因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 第二个部分,我们说说跟孩子的交流。他说,你不给我手机,我就不去考试了,这个就更有意思了。通常妈妈马上相信孩子所说的是事实。我见过很多孩子,都曾经嘲笑妈妈太天真了,其实就跟孩子交流缺乏艺术性。使用想象的策略是孩子面对现实困境时的防御方式,而母亲难以识别这个幻想,总把幻想当真相,结果就开始着急、焦虑,让孩子也觉得自己好像说了货真价实的一件事,看来不当真都不行了,所以在这里,是父母把孩子从幻想强行逼向了不当的现实。面对这个情况,我总是会忍不住问妈妈,你怎么会相信,他傻到只要你不给他玩手机,他真的不去考试了?你觉得你的孩子是这样随意的面对他的学习? 换个说法,让大家更充分的理解我上面讲的这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中,坐在这里,看上去都很健康,实际上我们只是把精神病的那一部分藏起来了。为什么大家会害怕被刺激?因为一刺激精神病就出来了。健康和精神病在我们身体里巧妙地整合着,是一个人健康的表现,谁也不能否认自己有发疯的状态。 孩子一逼,父母发疯的状态就出来,他就在想,你也不过如此。一发疯,孩子的焦虑值马上降低了,因为孩子通常会感到,在父母眼里,自己最不正常。但是如果孩子发现父母也有不正常的时候,而且那个程度更厉害,他就会获得放松。当然有的家长在外面有社会身份,待人接物很有礼貌,一回到家里就会暴露出疯狂的?你一发疯,他觉得你一天到晚对我要求这么严格,要我这样那样我都做不到,结果好了,你一发疯他觉得你也不过如此。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有那些疯狂的部分,要看到孩子在用幻想处理他的痛苦。这种时候,可以用这样的处理方式,转换话题:“哦,你要不要吃点水果啊?”不接这茬。如果你说吃水果他还在缠着你,那孩子这个时候是一种撒娇,一种退行,这个时候考验妈妈的弹性耐性,把孩子拥抱起来这样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缠人,这么爱撒娇。”然后摸摸他的头,这代表了你看到了他的痛苦,你接受他应对痛苦的方式。至于现实,我们静观其变。 中国母亲,女性比较可怜,这是通过文化对比我得出的结论,中国女性撒娇的不多,撒娇能力不够,弹性不太好。心理学说妈妈必须具备三个品质:第一是孩子气,就是天真的,单纯的部分;第二个是女性化,第三个点,就是有照护功能,有一种照顾人的功能,这是母亲三个品质,所以女性会被赋予伟大的母亲。 每个妈妈都可以对照着来理解自己,从而理解孩子的需要。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年7月9日
|
|||
|
|||
|
|||
相关阅读
- 张晋岗:幸福可以被创造吗?(课件2017.12.23
- 张晋岗:理解是人际互动的灵魂2017.11.23
- 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关注孩子的2017.11.17
- 11.4钢子老师沙龙精彩语录“理2017.11.12
- 张晋岗:关注成绩不如关注孩子本身2017.08.24
- 张晋岗:母亲恨孩子,你会否认吗?2017.08.19
- 张晋岗:孩子牺牲自我来拯救母亲(2017.08.16
- 张晋岗:夫妻关系中,谁是问题的制2017.08.08
- 张晋岗:让你烦的人,给你带来突破2017.08.06
- 张晋岗:每个人都需要找回自己的轨2017.08.02
心理课程 >>
更多>>
- “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第十八课母亲的功能”
- 11.11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关注孩子的
- 2017年钢子老师工作室走进厦门合田茶铺开
- 11.4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理解孩子和要
- “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第十九课”1.6开课
-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读书会
- 张晋岗“幸福夫妻同修小组”开班
- 钢子老师工作室《爱情筷子手》读书会2012
- 钢子老师“经典原生家庭成长课”再开幕
- 钢子老师工作室周五心理沙龙
- 厦门格铼海曼《叔本华的治疗》读书会2012
- 职业减压课程“职场心动力”招生
- 7月8日开课“钢子老师家庭关系之父母成长沙
- 心理咨询师成长分析小组
- 职场心动力系列课程—钢子老师工作室
- 爱上双人舞免费首次体验课心理沙龙开始报名!
- 舞蹈静心能量课堂
- 心理学经典书籍《读书会》
- 张晋岗老师2017青少年宫心理沙龙春季预告
- 原生家庭成长系列课程
心理文章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