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文集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张晋岗

张晋岗:义务教育不公开成绩排名是一种进步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17-06-30     

2017年6月28日晚参加厦门二套《TV透》访谈节目,讨论话题为:禁止给义务教育的学生按成绩排名,难不难?话题的来源是,前几日,成都市教育局引发了《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2017年修订版),就其中的部分内容,做成了一期讨论性节目。作为嘉宾之一,真诚感谢编导邀请,让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得以表达。

 

提问1:算个成绩,排个名,靠前了靠后了,能咋地?现在的人怎么就那么脆弱,动不动就讲压力,就活不了,有那么严重吗?

张晋岗:排名不是问题,你第一,他第二,我第三。但是如果有人因为排名论断一个孩子的未来,这就是恶意的诅咒;如果因为排名就调整你爱他的浓淡,那么你就是最丑恶和残忍的一员。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些论断者不止一二,而是全社会;这些因分识人者都不是普通人,他就是孩子们最信任最依赖的老师与双亲,这个对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影响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所以,排名不是问题,附着在排名上的眼神和态度才是我们要调整的关键。

 

提问2:如果不排名,怎么进行教育评价?怎么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张晋岗:这个首先要看义务教育的宗旨是什么?要我看就两个:第一是让孩子们积累参与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知识,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自己做准备;第二,帮助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里形成积极主动地人生态度,拥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然地健康的理解,对人生与社会充满信心和希望。

如果义务教育的宗旨是这样的,那么你排名干什么?排名是为着选拔而做的准备工作,在义务教育阶段,你又不选拔,你排名制造的紧张气氛干什么?选拔就存在竞争,如果考试和排名充斥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那么压力和竞争就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人格建构过程,对个体而言,除了伤害,还有任何积极意义吗?我看没有,百害而无一益!

至于教育评价,很简单,如果校长充满对于教育的正确理解和热爱,就会为教师们和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你评价他干什么?如果老师们都热爱教育,醉心于给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那么就让老师们创造性的工作吧,你评价他干什么?谁能评价一个有爱心又有激情的把教育当作艺术来对待的老师呢?现实如何呢?现实是我们需要评价,用评价督促老师尽职尽责,用评价监督那些不认真工作的老师,同样的,用成绩用排名奖励那些好学生,同时用附着于成绩和排名上的褒贬爱恨的心思与眼神杀死甚至伤害那些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太不自信,我们不相信老师们会真诚的爱教育,正确的爱学生;我们也不敢相信我们提供的教育环境就能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良好的成长。当然,我们更不敢相信的就是我们的义务教育可以与我们的高考制度有良好的衔接,最最不敢相信的就是,无论是否能赢的高考的成功,我们都可以过幸福的人生。为什么?因为孩子们未来人生的幸福有一大半早就在幼儿园时代被各种排名和暗示给残忍的断送了,即便是被认为可以幸福的孩子,也是附带着无限多的条件,唯有你像高空走钢丝一般不掉下来,你才有机会抓住那丁点的幸福。可怜的被排名的孩子们,太累,干脆把仅有的那一点幸福的可能也顺手扔了吧,攥着它,更累。从此,幸福全盘覆灭。

 

提问3:可是现实是,如果不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竞争和排名的训练,他就不能顺利的适应高考,他怎么接受未来社会的选拔和考核?

张晋岗:是的,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实。大家都知道孩子们压力大,但是屈服和认同是我们唯一能干的事情,也是最能让自己挨过压力的防御策略之一。这就像是,人人都言房价高,排队买屋恐落后。问其缘由,答曰:不买房没有踏实感。结果是,在大家的一片抱怨声中,手忙脚乱的把房价给抬起来了。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教育亦复如是。学校称我们也不愿意排名,但是不排名不行,排名能考核老师,让老师好好教学;家长称,知道排名孩子压力大,但是不排名不行,排名能判断孩子的未来吉凶,发现问题才能及时补救。老师,家长都振振有词,把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充分考虑。但是孩子们呢?孩子们被各种成绩和排名围绕着,得到了什么呢?超量的课业早就超过了一个孩子所能承受的压力,相对课本知识和课堂知识,一个人更需要人格方面的塑造和丰富的社会知识的吸收。过分过多的强调课业分数和各种排名,必然导致一个孩子自我认知的符号化和虚拟化,这对于人格正处于塑造和成形阶段的孩子来说,危害实在太大。    

所有孩子以牺牲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种种需要,被迫接受各种学习竞争和排名刺激,适应僵化甚至唯一的高考选拔模式,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来看,这个环境是非常失败的环境。一个失败的社会环境,必然养育出一群与社会期许不相符合的个体,这就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年6月30日

 

上一篇:张晋岗:面对孩子威胁,母亲缺乏艺术性理解
下一篇:张晋岗:关于儿童玩具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更多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