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文集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张晋岗

《我的好朋友被抢走了》海峡导报案例解析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13-04-10     

倾诉人: 

  我和她是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不仅是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中也是很好的玩伴。我们形影不离,什么话都会与彼此说,我会把自己内心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她,她也会常常告诉我她的小秘密。在我心目中,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变了。过完年回来,她对我不像从前那么热情了,我们的感情有些变淡了。以前我们都是结伴走到校门口才分开的,但现在放学她都不和我一起走了,每天放学她都去等隔壁班的一个同学。昨天我刚好走在她们后面,看见她们有说有笑的样子,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觉得我的好朋友被抢走了。现在我很难过,我不想失去我的好朋友,我该怎么办?

专家分析:

  朋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朋友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属品,所以,她有其他的朋友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朋友间的情感会有深浅之分,但并没有什么契约规定你们必须是彼此间最好的朋友。您对好友的要求恰恰违反了心理学上的黄金法则。正确的黄金法则是:要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而非要求别人像对待她一样来对你。因为,你永远只能控制和决定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可以影响但永远不能决定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以上报道分析是海峡导报内容)


钢子老师工作室分析:

   (1)首先,当我们感到自己和别人形影不离时,要先搞清楚这是谁的需要,是谁在编织和制造这样的关系,自己在这个关系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己在付出,还是在获取——也许是某些感觉的获取或者某种感觉的释放,我们会称之为付出;或者是以付出作为表现,其实内在借用这份关系满足了自己某些隐秘的需要,这部分需要也许是“原本希望自己的家人或者父母满足自己的”?

   2青少年时代是学习适应各种关系的关键阶段,也是人们内心里矛盾和冲突最为负责,最为性情多变的阶段。我们原本可以借用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自己的内心的需要在社会互动中得到释放和调整,但是因为中国学生的特点是以读书为主,往往忽视人格塑造和社会关系适应的问题,所以导致我们经常会在狭小和过于简单的关系里更加患得患失,造成关系僵化或者控制性太强。

   3想要和某个人维持较为强烈的关系,在心理层面上属于一种关系控制,借用这样构造和编制的关系来让自己感到安全,或者帮助自己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积压的深层情感,但是这样的释放在很多程度上都不是对方所能稳定接受和愉悦的,即使在短时间内这份关系可以获得流动和平衡,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有一方感到疲惫或者负担,而想要从这份关系中挣扎出来,打破这种令人窒息的关系,重新建构一份新的关系。而这个时候往往跟谁先主导开始的这段感情关系不其中有人感到关系带来的压力和不舒适就会导致挣扎,致使关系解体。

   4而在关系变化时感到强烈的丧失感或者失落感,这往往跟当事人内心深处的自我确认、自我价值感的强弱有关系。依靠关系来建构安全感和自信心的人,往往是由于家人对自己的保护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这样的僵化需要。一方面可能想要借此来延续家庭中保护过多带来的安全感,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又回升起独立的需要和自我成长的任务,这两个部分的冲突交织,导致了关系的动荡并反复出现痛苦体验。这样的动荡处理得到,认识充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适应是有好处的。当然,如果家庭中的温暖和爱不够,也容易导致社会互动中对于某些关系的僵化依赖。

心理咨询师张晋岗(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暨钢子老师工作室)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咨询师本人观点,与导报和导报邀请的专家无关,并借此感谢导报案例提供者,希望藉此分析够帮助到更多读者。)

上一篇:《暴躁老父常跟人“开战”》海峡导报案例解析
下一篇:《女儿成了我的“情绪垃圾桶”》-海峡导报心理案例解析3.29
更多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