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其他心理

跳出问题判定 对话积极心理学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27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每位来访者在讲述了自己最近工作上或生活中的烦恼后,都会向我询问他属于哪一类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焦虑症?还是抑郁?而且还会振振有辞地告诉我他的初步结论是参考了心理学网站上的一些症状分析。那架势,好像他如果没有确凿的问题和病态症状,就失去了来做心理咨询的全部意义。
  
  这正是因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人们所熟悉的词汇都是与病态和消极情绪有关的,如抑郁,幻觉,焦虑,狂躁等。大多数心理学人士的任务也是为有问题和有障碍的人“排忧解难”。所以,当人们找到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时,就会习惯性地给自己先行贴上问题的标签。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在无奈地发着感慨,我并没有什么直接而猛烈的痛苦来源,可为什么我依然感受不到快乐?当他们一边发出感慨时,却在一边自嘲这种无梦、无痛、无趣的心态就属于生活的正常面貌。
  
  其实,人们往往忽略的是,主观幸福感既包括积极情感,也包括消极情感,两种成分对幸福来说同样重要。积极情感,如满足、希望、自信能增加人的幸福感,消极情感,如妒忌、抑郁、愤怒则降低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正是指人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间的差。
  
  这也就回答了之前的问题——无梦、无痛、无趣,仅仅拥有较少的负性情绪,并不等于就能获得较多的正性情绪。也就是说,没有了痛苦,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幸福;愈合了忧郁,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快乐;走出了低迷,也不等于你就满怀自信。所以,我们应该更明确地意识到,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除了减少负性情绪,更要同时增加正性情绪。
  
  心理学在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确实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们却也发现患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成倍的增长。这一现象似乎和心理学的实践初衷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开始思考,似乎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不断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于2000年才出现的积极心理学,其矛头正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并逐渐掀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相对于以损伤、缺陷和伤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优势、力量的发掘。
  
  积极心理学,从中国远古穿越至今
  
  中国GDP已经逼近40万亿元,到达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高峰之上。但是,在中国这趟高速列车的行进途中,却始终没有摆脱轨道上那些恼人的障碍栏:人均GDP、社会公正程度、环境的牺牲、资源的过度开发、收入分配的方式,以及人民的幸福感等等。对于如何解读中国高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矛盾,积极心理学家、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沙哈尔说:“我相信‘构建和谐社会’的确是中国应该倡导的,并且这也有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的和谐进程。但问题是‘和谐’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形容它,怎样得到它呢?中国人正在享受发达的科技带来的快乐,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扎根于自己国家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快乐。中国哲学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把看似矛盾的力量和理念结合在一起才是和谐。”
  
  积极心理学指出,大多数人对“积极”的理解实际上是有偏差的。人们往往认为,“积极”是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取得了成功,取得了显赫社会地位或经济地位;谈到“积极”首先想到的是社会精英,如文化名流、首富、官员、明星等。其实,这种“积极”不是指人的内在积极,而是外在积极。而真正的“积极”应该是人的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所以,积极心理学强调心态,强调“身心合一”,强调事物间的联系,强调家庭等社交人际网络的重要性。这些熟悉的理论不得不让我们把目光回溯至道家的主要创始人,先秦时期的庄子。出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彻底绝望,庄子第一个开创了追问生命含义的生命哲学,将全部身心都放在了人类个体生命状态的关怀中。他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就能摆脱时间压力,免除空间焦虑,使生命与天地为一。这种与天地同乐,回归自我的精神大美,无论是在刀耕火种的荒蛮远古,还是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其指导意义都毫不逊色。
  
  “积极心理学”中还强调“追随内心”。沙哈尔认为,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其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而中国儒家的先贤们早在“四书五经”之首的《大学》中就有“修身在正其心者”的说法,强调心态才是人之根本。老子也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的警句,意在表达真正的智者是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力,不妄自菲薄的;而真正的胜者也属于能够保持平常心,从心态上战胜自己的人。
  
  “积极心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另一个理论是“接受自我”。沙哈尔认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虽经历失败或失去,但却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一个幸福的人,虽然也会有情绪上的不断起伏,但整体来看却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趋向积极情绪,如欢乐和爱,减少消极情绪,如愤怒或内疚。对于这一哲学观,中国圣贤孔子早已有所顿悟。孔子为了坚定地悦纳自己,曾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意思是,“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孔丘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正是因为出于对学识的自信,孔子对自己的政治才华也自信有加。他积极表达自己的志愿,要成为驾驭社会的领袖,“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事实证明孔子任中都宰,“行之一年,四方诸侯则焉”。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老子最为世人熟知的“无为而治”,是多么巧妙地在两千年前就解释了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二字:即是说真正的积极有时包括一种“无为”,一种面对现实的客观和如实接受。接受该接受的,做自己能做的,看上去很无奈,但它却是最佳的积极。因为此时此景,没有比这一行为更好的主动。和当代心理学相比,庄子也做为道家美学的另一杰出代表总结出“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这样一种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并具有终极反思意义的生命哲学。
  
  这些源自中国的精髓和意韵,早在两千年前,就与精明的西方人展开过辉耀古今的对话,如今,理当融回到更多中国人的血肉气骨之中。

上一篇:夫妻和亲子关系影响孩子情感培养
下一篇:如何预防职业倦怠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