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家庭亲子

父母能给予的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06     

“绒布妈妈”。哈洛是美国著名的比较心理学家,他用猴子做的母子依恋实验让人很受启发。他为小猴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是用铁丝编成的“铁丝妈妈”,另一种是用母猴的模型套上松软的海棉和绒布的“绒布妈妈”。在同样有奶瓶的情况下,小猴偶尔会到“铁丝妈妈”那里吃一下奶,但更多时候是在“绒布妈妈”处吃奶并依偎在怀里。如果“铁丝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绒布妈妈”身上有,小猴会很快就和“绒布妈妈”难舍难分了,根本不去“铁丝妈妈”那里。

如果“绒布妈妈”身上没有奶瓶,而“铁丝妈妈”身上有,只有当小猴感觉饿了时,才跑到“铁丝妈妈”那儿吃奶,其余时间就是“绒布妈妈”怀里。每当小猴离开“绒布妈妈”出去玩耍时,如果受到惊吓,小猴就会恐惧地快速跑到“绒布妈妈”那里,紧紧依偎在怀里,渐渐地平静下来。如果将“绒布妈妈”换成“铁丝妈妈”,小猴遇到惊吓,就会一直在跑。

从实验中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小猴对母猴的依恋并不只是因为母猴能供给奶吃,更重要的是母猴能给小猴柔和的感觉,并且还能给小猴安全感。

后来,哈洛等人又给“绒布妈妈”增添了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在身体里装上灯泡,使它“体温”升高,在身体里装上能按摩、会动的装置,让它会抚摸、拥抱小猴。在这种情况下,小猴更愿意去找“绒布妈妈”,并且越来越离不开了。不论“绒布妈妈”的母性特征如何丰富,也不能与真母猴相比。
   实验证明,这些在“绒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从猴的实验中可看出,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物质供应者,更应是心灵和精神的供养者,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拥抱、抚摸、接纳和爱是让孩子形成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保证。亲子之间永远应是亲密无间、相互尊重,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就烦,连“绒布妈妈”也做不到,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上一篇: 揭示潜意识“制造”疾病的内在原因
下一篇:一种属于心灵的婚姻(海灵格)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