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其他心理

孩子爱扮动物 天真之外藏有隐患—厦门心理咨询网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23     

      厦门心理咨询网摘要:孩子突然间模仿起了小狗、小兔子,或者小老虎,还有小金鱼等小动物,爱吃这些小动物爱吃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甚至只吃胡萝卜,或者跳啃骨头。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比较多。家长纳闷,孩子怎么突然“变成”小动物了?

  对话一:

  妈妈:宝宝,咱不当小狗了行吗?

  宝宝:汪汪。

  妈妈:宝宝,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当小狗行吗?

  宝宝:(低头,舔手,不说话)

  妈妈:……

  对话二:

  心理医生:宝宝,能给阿姨表演一下小狗吗?

  宝宝:(犹豫)好吧。

  心理医生:(鼓掌)宝宝,你表演得真好!

  宝宝:(得意地笑)大家都说我学得像。

  心理医生:那你能告诉阿姨为什么学小狗吗?

  宝宝:(完全放松)妈妈说我不诚实,小狗诚实,我就喜欢当小狗,妈妈就会喜欢我了。

  对话三:

  家长:大夫,孩子成天学小狗、小兔子啥的,我和他爸真吓坏了,有一天回家,发现他正趴地上扮小兔子,还拿个胡萝卜在嘴边啃。

  心理医生: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家长:孩子奶奶说有小半年了。

  心理医生: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

  家长:大夫,我跟你说实话,我和孩子妈妈平时工作忙,真没时间管她,就把她往她爷家一送,我俩啥都不管……

  “我家宝宝最近非得认为自己是一只小狗,让我把他拴在阳台,喂它吃骨头。”

  “我闺女最近也是这样,喜欢当金鱼,就想往浴缸里面钻,我真想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心理专家分析,不同的动物代表孩子不同的心理,在这里可以一一列出,供家长分析。

 家长纳闷

  孩子突然“变成”小动物了

  家住大东区的齐先生最近很纳闷,自己2岁的儿子好像一夜之间觉得自己是一只小狗,强烈要求把他拴在阳台上,还特别爱吃骨头。而来自抚顺的王女士则表示,自己的4岁的女儿偏爱扮演小兔子,经常惟妙惟肖地模仿小兔子吃胡萝卜,一开始家长们还高高兴兴地夸她,可是后来女儿则热衷于不断地扮演,他们才觉得好像不对劲了。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主任孔繁晔表示,像齐先生家孩子这样并不少见。

  情况普遍

  2~5岁 出现“扮演”比较多

  “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比较多。”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侯璟琳指出,前来咨询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表示,孩子突然间模仿起了小狗、小兔子,或者小老虎,还有小金鱼等小动物,爱吃这些小动物爱吃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甚至只吃胡萝卜,或者跳啃骨头。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表明,这种扮演的情况通常集中出现在2~5岁的孩子身上,而在7~8岁的孩子身上则不太常见;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就更加少见了。总体来说,对于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出现“扮演的”情况还不能构成疾病,只需要简单地分析问题,然后针对性解决即可;可是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来说,可能家长需要重点关注一下。

  角色分析

  小动物们都代表啥?

  孔繁晔补充说,对于孩子喜爱扮演小动物这种情况来说,不同的小动物代表孩子不同的心理状态,以及影射出来的不同的内心诉求。

  小猫、小兔子,是孩子们角色扮演比较集中的动物,而在这个背后,在与孩子进行对话时,孔繁晔发现,这类孩子的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不乖,而这种情绪可能与家长反复责备及孩子脆弱的内心决定的。而小猫、小兔子,则被认为是乖巧的代表。所以孩子就潜意识里觉得“如果我要是小猫、小兔子,像它们那么乖,妈妈爸爸就不会说我了,就会喜欢我了。”

  小狗在孩子们心里,则是忠诚的代表,侯璟琳分析说,不少前来咨询的孩子都有被家长责备撒谎的经历,因此,他们觉得“我像小狗那么忠诚,我从来不撒谎”。

  扮演小鱼的孩子,烦恼的事情则比较“成熟”,通常这类孩子都被各种补习班“牵绊着”,家长自认为他们年龄小,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理压力,实际上他们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我太累了,我坚持不下去”的想法,于是孩子将目标放在了小鱼身上,觉得他们很自由,没有束缚。曾经有一个4岁的孩子,被爸爸妈妈安排一周上 5个不同的补习班,来咨询时,语气成熟地告诉孔繁晔,“我要是像鱼那么自由就好了。”

  而老虎,在孩子们心里,则是勇敢、头领的代表,通常在幼儿园挨欺负的孩子,想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抑郁,又不太敢和家长说,于是就选择了老虎和狮子等凶猛的动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影响后果

  总模仿容易让孩子“退行”

  如果你认为孩子爱模仿,只是一种可爱,或者撒娇的表现,那么你就太疏忽大意了。侯璟琳指出,长时间让孩子沉溺于这种模仿中,容易让孩子产生退行性的心理变化。

  简单来说,模仿动物,是孩子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不管是大人的指责、管束、学习压力大,还是被欺负,都是孩子想要逃避的东西。而模仿小动物,就成了孩子们逃避这些东西的“法宝”。短时间内,孩子装可爱、撒撒娇,就可以逃开这些不想要的东西。而等孩子长大一些,这些逃避的“手法”也会随之提升,慢慢变成装肚子疼、头痛来逃课、逃学,继而就会慢慢发展为更为严重的情况,到最后,孔繁晔表示,很有可能就变成对家长大声喊叫,甚至对父母动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情况。

  因此,这种看似“可爱”的退行性变化,对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孔繁晔强调,一定要让孩子杜绝这种习惯,要马上纠正过来。本报记者 程程

  专家建议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孩子还是喜欢模仿,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孔繁晔建议,不要告诉孩子你学小猫小狗学得很像,这样就会强化孩子的模仿欲望。

  另外,不要大声地斥责孩子,这样孩子会在羞愧感中,继续坚持偷偷地模仿。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委婉的方式问孩子:“宝宝,你怎么又学小狗了?”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与孩子交流的时间长一些,多找一点时间陪孩子。孔繁晔表示,这些爱模仿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家长工作都比较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或者没有什么耐心来教育孩子。因此,家长还是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即使孩子再小,也有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

  尽量多与孩子沟通:“宝宝,现在这些补习班,你有哪些不爱学习的?你是讨厌学习钢琴,还是不喜欢上舞蹈班?”“宝宝,你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关系好不好啊?有哪个小朋友和你相处不太愉快?”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家长再与孩子交流以后,让孩子彻底放松。但是,家长在给孩子放松的基础上,还是应该有一定的坚持,这就是给孩子一定压力,告诉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有自己的责任等,通过这样的灌输,就能既让孩子放松,又能让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如何满足孩子幼儿时期的内心诉求

  孩子幼儿时期是很重要的一个年龄段,它是孩子第一次知道与家长争夺控制权的年龄段,孩子用哭来控制家长,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过于溺爱孩子,孩子不能体会到他要经历必要的挫败,否则待他长大后应对现实挫折的能力就会降低,因为在他的经验中认为“只要我一哭,我的需要就能被满足”的误区。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求知欲,家长应多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场所,鼓励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教他如何亲近、谦让同伴,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家长的陪伴下,生性胆怯的孩子会很快克服与陌生人交往时的恐惧心理。同时,外面世界的任何生物现象对孩子的感官和心理都有积极的反射(激活)作用,有助于孩子的智商和各种能力的增长,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健康亦大有裨益。

上一篇:跟“错失恐惧症”说拜拜 做自己的主人
下一篇:职场十大“幼稚”行为与心理
心理课程 >> 更多>>